Mario的河內八天總結:好亂、好吵、好熱鬧

作者:Mario孝仔
(自稱旅居系創作者,不定時挑戰各城市的生活)
2025年9月
這趟河內八日行,我原本只是「探路」,想看看這裡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旅居地。
還有挑戰一下看看用3,000港幣能夠在河內得到什麼樣的體驗。
這趟旅程過後,我終於得出了一個簡單卻明確的答案:旅行,超級推薦;旅居,有點難搞。
為什麼會這樣?就讓我用這八天的經歷,慢慢告訴你。
交通:玩命與秩序之間
河內的交通,用一個詞語形容,就是「瘋狂」。
在越南過馬路,基本上就是現實版的GTA。一條街上,各種車從四面八方迎頭而來:軍車、單車、機車、汽車、輪椅、改裝機車、人力車、載滿商品的小販車…等等。
交通燈形同虛設,靠的只是默契。所以我總結了過馬路三大口訣:「不要縮」、「不要跑」、「不要停」。
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,然後均速穩定前進。充斥在耳邊的喇叭聲成為背景音,你就像一顆擱在河流裡的小石頭。車流是水,從身邊呼嘯而過,而你只能選擇相信它會自動繞開。
第一次坐上 Grab Bike,我覺得自己不是在搭車,而是參加一場實境版的城市障礙賽。賭注籌碼,是我的肉身。
隔壁的車近到伸手就能拍到肩膀,喇叭每十秒響一次。突然衝出的行人、隨意切換車道的摩托車,讓人完全無法鬆懈。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,生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。好不容易慢慢適應這種瞬息萬變的節奏,「碰!」,撞車了。
幸好只是輕輕擦撞,但這驚險的一刻讓我明白,河內的混亂不是偶然,而是日常。之後在舊城區,我乾脆都改搭四個輪子的,至少安全感多一點。
捷運則是另一種對比。雖然路線還不多,目前只有 2A 與 3 號線通車,我搭了由中鐵六局所承建的2A 線,車廂設計的確很像中國城市的地鐵。街景快速閃過,彷彿從嘈雜的舊城區一秒穿越到另一個世界。這種強烈反差,反而成為我這趟河內之行最難忘的對比之一。



越南各種交通我都體驗了: Grab Bike、捷運以及過馬路
食物:驚艷與平凡交錯
河內吃飯不用看價錢,真的太划算。
我去米其林推薦的Luk Lak 餐廳,點了烤雞飯套餐和蝸牛春卷拼盤。蝸牛製成肉餅放到春卷內,炸得酥脆卻不油膩。而雞皮脆香、雞肉軟嫩,糯米飯帶著醬香,簡直是教科書式的滿足。兩道菜加四杯飲料才港幣210出頭。
晚上挑戰米其林一星餐廳Tầm vị,卻意外失望。紅燒豬肉味道比較普通,湯帶點腥味和苦味,蝦肉卷一般,炒青菜就只是炒青菜。不是不好,只是沒有驚喜。在河內,有時路邊攤小吃比星級更動人。


米芝蓮推介的LUK LAK跟米芝蓮一星的Tầm vị
對我來說在河內,街頭隨便一間小店,都是天上美味。
網路上知名的Bánh Mì 25 的法包用米粉混小麥粉,咬下去外脆內軟,夾牛排加太陽蛋,一口爆汁,混血出來的法包竟能給我滿滿的驚喜。
還有米其林推薦的Phở 10牛肉河,牛骨湯加青檸辣椒、配上油條吸滿湯汁,真的太美味。兩個人吃到撐,才港幣六十幾。我真的一度起心動念不如就移民來河內。
不只是網路知名小吃,這八天在河內隨意進入吃飯的餐廳也不少,每一樣都沒有讓我失望。
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去過的米線餐廳;讓我吃完一碗又再點一碗的牛肉米線。而最難忘的,是跨年當晚,幾經辛苦才搶到座位的路邊鴨肉米線… 說真的,這才是最打動我的河內味道。


如果整個旅程只能選一頓飯,我會選擇跨年夜的這碗鴨肉米線
咖啡:苦與甜之間的文化記憶
越南是咖啡天堂,但這天堂也太甜了吧!
可稱為越南星巴克的軍事主題的 Cộng cafe 復古軍事裝修,店員穿軍服,當然,咖啡還是要配瓜子才是最當地的吃法。
Nâu(煉奶咖啡)甜到嚇人。但不加糖又太苦。後來才知道,因為他們用 Robusta 豆本來就是比較苦,跟我們平常喝意式咖啡的Arabica豆種不一樣,不加糖真的很難入口。
另一樣在河內必試的是蛋咖啡,亦是我越南朋友高度推薦的。幾年前我在火車街喝過一次,蛋腥味重到差點嘔。這次給它第二次機會,直接去發源地 Cafe Giảng,結果完全被翻盤。綿密蛋泡帶着香氣,趁熱喝腥味都沒有,像一杯有蛋香的 cappuccino。
原來是戰爭年代牛奶短缺,越南人乾脆用雞蛋打泡代替,才發明出這杯獨特的蛋咖啡。Approved。

越南的咖啡文化值得體驗一次,在發源地的蛋咖啡果然有品質保證
街頭:數字密碼藏在各個地方
在河內街頭散步,很快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滿街都是數字。Bánh Mì 25、Phở 10、Phở 24……乍眼看還以為是六合彩投注站。
原來這是越南飲食文化獨有的特色。有人說是取自門牌號碼,方便記憶;有人說是價錢,一碗粉 24,000 越南盾就乾脆叫 Phở 24;也有人堅信是幸運號碼,8、6、9這些代表吉祥的數字,和我們的觀念不謀而合。甚至還有人用重要的紀念日來命名,開店年份、老婆生日,或者越南獨立與統一的年份。
在口耳相傳的年代,數字是最簡單、最快速的符號,讓人一聽就能記住。久而久之,這種「數字密碼」不再只是方便,更成了河內街頭獨特的風景。


街頭四處都可以看到用數字命名的店家,搜集夠了就可以買六合彩(?)
市場與街巷:外人的混亂;在地的日常
要看見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樣子,就去市場。
我這次去的是河內最具代表性的同春市場。這裡是西元 1889 年,法國殖民政府把散落的市集集中起來,建設而成的地方。
走進去的一刻,就像走進一場大型「沉浸式體驗」:人與人之間幾乎要貼肩而過,琳琅美目的商品、乾貨的香氣從各個方向湧來,真的是「一秒鐘幾十萬上落」的感覺;走到室外,人潮與攤販混在一起,摩托車隨時從身邊穿梭,雞籠、鱉籠、乾貨、服飾,應有盡有,這種亂中有序的風景,完全就是越南風情。
但標價跟標牌全是手寫越南文,看得我一頭霧水,本來想看看當地的物價如何,但最後還是算了,逛逛感受一下就好。


同春市場很混亂、很過癮。可惜語言不通沒辦法看物價
我搭捷運隨意在Láng站下車,彎進幾條小巷,來到一片民居。那裡的氛圍完全不同於舊城區的喧囂:小小的運動場有人在踢毽子,鄰里步調緩慢,讓我想起童年到中國大陸探望外婆時,老房子和街巷的模樣。我就是喜歡到這些民居走走,看看旅遊書及社交媒體以外的河內。
走在這些市場與巷弄之間,你會發現河內是一座被歷史拼貼的城市。老城區還留着法國殖民的痕跡,周邊的住宅區帶着濃厚的共產主義色彩,最新開發的區域則有着着美國「汽車為本Car Centric」的都市規劃。不同時代的印記交錯在同一個城市。看來越南一部份的魅力,是源自他們複雜的歷史。


離開觀光區之後,看到的是網路上所看不到的河內
足球:狂歡的不夜城
這次旅行我也去拜訪了我在亞洲盃時認識的好朋友Chris。他是在當地相當有名的創作者,甚至連我加拿大的越南同學都認識他。 我們到了36古街吃飯和喝咖啡,順道參觀他新開的運動店。
但最重要的是,他臨走時特別提醒我:「明天晚上有越南對泰國的比賽,你千萬不要錯過。」
隔晚我到了啤酒街邊喝啤酒邊看球,一路上所有店家都在看比賽直播,整條街聚集滿看比賽的人,可說是人潮洶湧。
這裏看直播是我看過最有趣的,也許大家都觀看網上的「免費資源」串流,現場就是有不斷的延遲和卡頓,看到的入球往往是被劇透的,這個畫面球員還未射門,後面的餐廳人群已經在歡呼,但當然,感受氣氛最重要。
終場哨聲響起,越南贏了!整條街就像被點燃一樣,尖叫聲,歡呼聲,在路邊放煙花的聲響接連響起。
素來都知道,每逢東南亞國家隊對壘,氣氛就會像踢世界盃般的熾熱,但沒有想過是如此誇張。
從啤酒街到大馬路,慶祝的人潮看不見盡頭,本來以為他們是回家的,才發現他們是騎着電單車,圍繞着還劍湖慶祝,現場湧現大量揮舞越南國旗的電單車車潮、馬路那一頭突然爆出煙火,信號彈、此起彼落的喇叭聲,已經將這場慶祝變成了城市級的儀式(他們只是勝出了決賽手回合,還有次回合要踢)。甚至我已經叫不到車能夠回住宿處,好不容易上了車,一路上20多分鐘距離的路程,直至回到Airbnb的樓下,還見到揮著國旗,按着喇叭的車隊。
這晚真的是奇遇記!

越南贏球之後整個還劍湖圓環被慶祝車潮塞到水洩不通
結語:
這八天,連住宿不連機票,我花了 3,989 港幣。雖然比原定預算多了 989 港幣,但包含了街邊小吃、米芝蓮餐廳、咖啡、Grab,甚至還有一場高級 SPA。
即便扣除SPA,我也是超過了預算大約51元,但我所體驗到的非常豐富。
這次本來是「探路」,看看河內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旅居地。
但答案很清楚:旅行,完美;旅居,難搞。
短短八天,我體驗到河內的熱情、混亂與真實:足球狂歡夜裡的民族激情、街邊法包的幸福感、同春市場的熱鬧無序、以及日復一日響徹耳邊的喇叭聲。
如果只是旅行,這裡的低消費和混亂感,會讓你驚喜不斷;但若要長住,語言、交通、基建都會成為日常挑戰。
旅居,從來不是尋找完美城市,而是學會在不同的城市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。河內教會我的,是一種「亂中有序」的生活節奏:看似混亂,卻蘊藏生氣;看似粗糙,卻讓人很爽。
離開河內的旅程後我又去了台北跟大阪旅居,接下來,我們首爾再見。
—— Mario孝仔 (自稱旅居系創作者,不定時挑戰各城市的生活)


非常推薦冬天來河內玩,舒服!
Member discu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