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東京不是天堂,我為何仍會懷念?

作者:Mario孝仔
(自稱旅居系創作者,不定時挑戰各城市的生活)
2024年3月
當我開始旅居之旅時,很多人都問:「東京到底適不適合旅居?」老實說,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。東京這座城市,總是帶著複雜的矛盾:表面高效有序,實際卻壓抑內斂;生活便利繁華,卻充滿令人疲倦的節奏。
我在東京的日子裡,刻意去接近這座城市最真實的一面:嘗試過最擁擠的通勤路線、親身體驗錯過末班車的狼狽,甚至在居酒屋醉到忘記怎麼回家。透過這些或尷尬或狼狽的經歷,我才真正開始明白東京這座城市的內涵。
東京通勤:「地獄」裡的秩序感
東京的通勤之路遠比想像中艱辛。我特地選在尖峰時間,挑戰最繁忙的中央線快速列車。明明早有心理準備,但當我踏入車廂,被四面八方的人潮緊緊包圍時,還是感覺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壓迫感。我記得那一天,擁擠程度高達139%,我根本無法移動,甚至無法轉身。
最令人驚訝的不是這種擁擠,而是車廂內詭異的安靜。人們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:越擁擠,越沉默。沒有人抱怨,沒有人吵鬧,每個人都戴著耳機滑著手機或閉目養神,像是在無聲地共同承擔著東京給予他們的沉重壓力。
這種壓抑的安靜,某種程度上,正是東京生活的縮影。人們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,卻選擇安靜地消化它們,這種無言的默契與紀律,深刻描繪了東京人的生活態度。也許你會覺得這很壓抑,但某種程度上,這也顯示了東京人在混亂中的秩序感與自律,這正是這個城市特別的魅力之一。


通勤時間搭地鐵真的完全被包圍,完全無法移動及轉身(不好意思有點醜)
錯過末班車後,真正的東京才浮現出來
如果你沒有體驗過錯過末班車的東京,你或許並不真正了解這座城市。我特地策劃了一次末班車體驗,當我眼睜睜看著山手線最後一班列車離去時,內心忽然一陣恐慌——這時我才發現,東京這座城市看似完美的交通系統,其實也帶著一絲殘酷。
那晚我特意嘗試了東京人最常做的事——找一間24小時營業的漫畫咖啡廳度過這漫漫長夜。踏進那狹小的隔間,吃著免費吃到飽的咖哩飯,我才深刻感受到這些場所存在的真正意義:不是為了休閒,而是給予無處可歸的人們一個臨時的避難所。
在隔間裡輾轉難眠,我聽著隔壁傳來輕微的鼾聲、耳機裡微弱的音樂聲,腦中浮現了無數個陌生人的故事。他們或許是剛剛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,或許是錯過回家時間的大學生,甚至是遠道而來、暫無落腳點的旅人。凌晨的東京,竟以這種方式,無言地訴說著每個人真實的生活狀態。
當早上六點踏出漫畫咖啡廳,迎面吹來的微涼晨風,讓我看到東京逐漸從寂靜中甦醒。眼前的城市不再光鮮,卻真實得令人動容。



兩種漫畫咖啡廳,兩種風情
職場文化:在居酒屋之中尋找解脫
東京的職場文化眾所周知:加班文化、應酬壓力、下班後勉強陪上司喝酒,幾乎成了東京上班族逃不掉的宿命。我也嘗試在共享辦公室裡過幾天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,雖然少了日本老闆真實的壓迫,但我仍然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隱形的壓力。這樣的氣氛,讓我多少體會到為什麼日本年輕人開始如此在意「Work-Life Balance」這個議題。
更有趣的是下班後的應酬文化,很多日本人明明很累,卻要勉強自己去居酒屋應酬同事。我在居酒屋偶然遇上了兩位說流利日文的外國人。我們從輕鬆的搭訕聊到認真喝起清酒,酒精發酵後的交談逐漸變得熱絡而真實。那一夜在酒精的催化之下,我也和其他的日本客人聊天喝酒,甚至喝到完全忘記自己在做什麼,喝到醉醺醺才勉強離開。
第二天躺在床上醒來的我已經不記得怎麼回到家裡,看著亂糟糟的房間,昨夜發生了什麼事我也都是透過自己拍的影片才知道的…我竟然喝醉了仍不忘工作…
那晚的經驗讓我明白,為什麼東京的上班族即使壓力巨大,仍然願意參與應酬。這不是單純的放縱,而是透過這種放縱,暫時逃離每天枯燥重複的日常,也許正是這種矛盾的掙扎,造就了東京人既認真又壓抑的職場文化。


自己跟自己應酬,自己灌自己酒


隔天起床都覺得不可思議,房間亂成一團好像遭小偷
物價與生活成本:現實中的平衡術
說到東京的物價,我的感覺是「現實與夢想間的落差」。東京的生活成本遠比旅遊指南寫得更加複雜。市中心租金昂貴,許多年輕人不得不搬去距離市中心一小時以上車程的郊區;飲食方面,看似便宜的連鎖餐廳如松屋、吉野家,幾乎天天客滿,而真正想吃好一點的餐廳或居酒屋,消費又常常超過預算。
我也因此理解了為何從調查數據中顯示,東京年輕人休閒活動周末前幾名都是宅在家中:出門即意味著額外的花費,待在家裡成了既省錢又省力的最佳選擇。
但我決定走出家門,嘗試東京當地人的日常購物體驗,去了業務用超市,發現這種超市主打大包裝、實惠價格,顧客以當地家庭主婦居多,跟一般遊客常去的高級超市大相逕庭。我意識到,真正的東京日常,其實並不是光鮮亮麗,而是像這樣的樸素、節儉、實際。



日本業務超市初體驗,感覺好像融入了當地的生活
如果東京不完美,為什麼我仍然想念?
住在東京的日子,我總是反覆思考:「如果這裡這麼累,為什麼我仍會懷念?」但也許,真正令人難忘的從來都不是完美無瑕,而正是這些細碎而真實的掙扎與感動。
擁擠的車廂裡無言的秩序感、錯過末班車後漫畫咖啡廳的陌生安穩、居酒屋裡短暫但真實的人與人連結——這些才是真正構成東京底蘊的人情味與共鳴。
東京從來不是天堂,但它的美好,正因為這座城市不斷教會我們如何與這些矛盾與不完美共處,學會從現實中發現生活真正的意義與價值。
我想,旅居的意義也正是如此吧。
東京,下次再見。
—— Mario孝仔
(自稱旅居系創作者,不定時挑戰各城市的生活)

Member discussion